|
今天倫敦下了整天的雨,真的開始又像霧都了 |
歲月如梭,轉眼在倫敦藍帶一個學期也過去了,雖然不過兩個多月,倒也慢慢習慣了倫敦的生活步調。這中間還發生蠻多事:搬了一次家、朋友來造訪、過了在異國的第一個生日、開始計畫之後在這邊定居
結婚工作。當初一時衝動想把藍帶的料理課學完,卻因為沒有簽證無法留在巴黎,陰錯陽差開啟了我的倫敦之路,現在回想起來似乎冥冥中註定了什麼。來歐洲前,我其實就有猶豫要去巴黎還是倫敦藍帶,當時跟著家人去草屯我們常去的廟拜拜,請那邊的算命媽媽幫我看去哪邊好,結果當場兩地各求了一支籤,結論是都不錯,但倫敦比巴黎好。我後來雖沒有因此選擇倫敦,然而後來決定到從巴黎轉移陣地到倫敦藍帶時,這個插曲的確有增強我到新環境的信心。
|
可愛的MUJI和波蘭小姊姊於跳蚤市場 |
在這裡認識的台灣朋友沒有巴黎那麼多,但都很合得來。從地主建年、到藍帶同學以及延伸出去的朋友、芝忻學姐一家人、以及來倫敦長住的大姊與姊夫、以及東歐室友們。倫敦這個地方好,好在它可以讓人感覺到自己在這片土地上有個棲身之地。儘管巴黎仍然是我到目前為止覺得歐洲最適合觀光的地方,可是那太美好的街道總讓人感到疏離。
倫敦觀光的地方著實不大,從西敏寺那一帶沿著泰晤士河往大英博物館的方向,這片區域大概就含括八成主要旅遊點。然而從觀光客模式轉成生活模式後,就沒那麼常往這些觀光點跑,就像我在台中可能一年才去一兩次勤美誠品或逢甲夜市。上課在Holborn離大英博物館非常近,但因為我移動都依賴google map,對於倫敦這城市的地理位置方向不熟,我一直到開學第三週才發現大英博物館就在學校後面。
我常去的地方很簡單:學校、健身房、家裡、一般超市、中國城超市。因為常去中國城補貨,穿梭在中國城以及蘇活區,Central Line和Piccadilly Line是最常坐的兩條線(搬家前還要加上Jubilee Line),去健身房的話則要坐Overground。坐地鐵一鑽進地下手機就訊號全無,沒有辦法當低頭族,不過上課地鐵裡的車程約二十多分鐘,很適合看免費的地鐵報Metro或是標準晚報Evening Standard,還常常可以在隔天的蘋果日報國際新聞看到翻譯後的版本。這兩份報紙排版簡潔,用字精確又不會太艱深,對於身在英國卻仍然中文使用過度的我是不錯的英文練習。
|
和朋友參觀展覽 |
離開了市中心,大部分的倫敦幾乎都是住宅區。但也不是完全的住宅,為了民生所需,這裡的住宅區一塊一塊,總有一帶像是小型商店街:小超商、幾家餐廳、咖啡小館、肉舖、蔬果店、乾洗店,再搭配隨處可見的公園,就組成了倫敦外圍的風情畫。剛來時不習慣,想說住二區都好荒涼,但真的感覺自己開始融入此地生活後,覺得這樣剛好,沒有過度的喧囂,卻也不會不便利。
上週開始騎著腳踏車趴趴走,還騎車去四區大姊姊夫家,沿途真的是無止盡的住宅區/公園/商店街轉換,沒有地圖真的認不出路。這裡單車騎士車速都好快,我用比在台灣騎單車更快一點的速度行進,卻不停被其他騎士超車(包括淑女車)。看起來這裡摩托車雖然少見,但大家是把單車當機車騎。
到處都可以看到有人慢跑、騎腳踏車、散步運動,該說是這裡人有良好的運動習慣,還是得天獨厚的運動環境太好呢?
|
Notting Hill Carnival |
因為倫敦真的是種族大熔爐,或許他們早習慣面對不同種族的人,所以英國人給我的感覺比較真誠。不像法國人,即使他們對你再好、給你再多微笑,可總會讓我覺得他們骨子還是排斥你。
|
We are from all over the world. |
常常很想念我的家人,但並不那麼想念台灣。新聞裡的紛紛擾擾也不那麼在乎了,看著家人過著如往昔平靜的生活我已感到欣慰。雖然之後回台灣,再存一筆錢後,我打算再回來。也許在將來的日子,我可能會在台灣缺席很長一段時間。已經習慣寂寞的時候抬頭看天空,隨時都可以看到飛機盤旋的倫敦天空,飛機雲劃出長長一條線,通往思念的遠方。
tears...
ReplyDeleteBoys don't cry
ReplyDelet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