Site Tag
Thursday, September 11, 2014
讀「在全世界迷路」/ 角田光代
角田光代的書,我只有看過「第八日的蟬」,而且還因此去了一趟日本小豆島。這本收錄她於雜誌「THE GOLD」連載的半旅遊半購物小品文,因為和旅遊有關,加上之前閱讀經驗通常日本小說家在雜誌連載的散文都很自然清新,所以就買來看。
這本書我覺得後半購物的部份略為沉悶,不過裡頭扣著一個很精準點,新手要進入一個新領域的時候,面對同性質商品,可是因為品質的不同有低價到超高價的區別,到底該如何取捨?買貴的又怕用沒幾次,買便宜的又覺得可能以後會常常用,便宜貨怕不好用。以我來說,之前曾經想學色鉛筆畫畫(於是買了很貴的德國牌FABER-CASTELL色鉛筆,結果只用一兩次就送表妹了)、學瑜伽(買了便宜的瑜珈墊,有用蠻多次的,但現在也沒用了),都遇過類似的情景,還算心有戚戚焉。
旅遊散文的部份我很喜歡,作者並沒有著重在不同的景點介紹,而更多放在「自己為什麼要去那個地方」,同時作者也很誠實說:旅行有一半可說是在苦行修練,從事前準備、旅行中耗費大量體力與腦力、回家之後的整理,可以說沒有一樣是輕鬆的(我想當然是以自助旅行的角度而言)。前幾年帶家人去義大利玩,我真的是從出發的一年前開始就斷斷續續準備,訂機票、住宿、排行程、交通,結束行程時終於鬆了好大一口氣。
當導遊領隊一點都不輕鬆嘛。
她還提到,一個人初次旅行讓人感到震撼的地方,會對那個人往後的人生產生莫大影響。對我而言,有兩個地方有這樣的性質:一個是花蓮,另一個是巴黎。
因為家裡的因素,大學之前我很少和家人去比較長程的旅行,上大學後,因為舅舅的小孩還小,又喜歡跟我玩,所以每當他們寒暑假去花東出遊時,都喜歡找我一起去,漸漸得我和他們一家人的感情甚至比我家人好。在花蓮我們一半住豪華的飯店(對當時的我來說,有游泳池的飯店就是非常高級的了),一半住在非常簡陋的山中小屋融入大自然,我體會到兩種不同風格的旅遊,前者的享受以及後者的悠哉,花蓮讓我深深覺得旅行是一件真好的事,想走更遠看看這世界。
受到這影響,大學時我一直計畫著將來畢業後要找一年環遊世界,後來這個計畫變質成去藍帶上了一年廚藝課,也讓我人生方向從此往不同目標走去。
其中一個原因就是因為巴黎。
巴黎則是我第一次獨自一人自助旅行的地點。出發時我很緊張,甚至打了電話給好朋友基宏,跟他說萬一我發生什麼事,幫我跟我家人說,基宏只是在電話那邊笑了笑。後來我順利完成兩週的巴黎行,巴黎的一景一物再再牽動著我的情感,開啟我的視野感官,我打定主意將來一定還要再去巴黎。所以後來想去國外生活一段時間,巴黎在我心中就一直名列前茅,我也真的去了。而基宏後來去美國唸書,不留在台灣。
角田光代的散文讓我想起這些瑣事,關於旅行的好與壞:我在北京第一次覺得一個人的旅行好無聊(後來還是經歷好幾趟好無聊的一個人旅行)、慢跑在泰晤士河上的倫敦塔橋,一點都不知道,將來有一天我會準備移民到英國、在克羅埃西亞當沙發客遇到的主人,聽我對他說當歐洲人很好可以到處去旅行,他只靜靜抽著煙,然後回我說:「Where can I go?」、在都柏林半夜、蘇黎世早晨我邂逅的那些好看的人們。那些在不同城市裡同樣孤獨而失落的靈魂,那些在異國街道上所存在相同的生活氣息。讓我重覆循環覺得旅行好累,卻又一直規劃下一趟行程,我無法戒除的旅行癮,是角田光代這本書給我的共鳴。
Subscribe to:
Post Comments (Atom)
No comments:
Post a Comment